欢迎访问:中华伏羲周易研究会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> 易界新闻 >> 文章内容

岁末年初话历书

[日期:2015-01-13]
每到岁末,不少苏州人,尤其是中老年人,都喜欢到书店里去买一本历书,了解明年度的节气、气候和阳、阴历的对照。
 
我国编印历书,有着悠久的历史。夏历、周历、秦历是战国至汉初的常用历法,均以365.25日为一回归年,但每年的开端不同。在西汉以前,我国作的有六种古历法,即黄帝历、颛顼历、夏历、殷历、周历和鲁历。传说以黄帝历时创造的历法为最古,唐朝诗人卢照邻《中和乐·歌登封章》:“炎图丧宝,黄历开璇。”黄历就是皇帝历的简称。
 
在古代,历代封建王朝都设有专掌观察天象、推算节气历法的官职。秦、汉朝设太史令执掌天象历法,唐代则设太史局,后又改名司天台,宋、元两朝有司天监,到了明、清改名为钦天监,设有监正、监副等官职。据史书记载,自先秦之后,我国历书有百余种。现在有据可考的有:唐文宗太和九年(公元835年),四川及淮南地区民间都刻印日历,当局曾下令地方政府不得私自印制日历版本。另,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僖宗乾符四年(公元877年)和中和二年(公元882年)两种唐历,都是现存的最早刻本。此外,在长沙马王堆二号汉墓出土的《汉武帝元光三年历书》,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、最完整的古代历书。
 
到明、清两代,历法也称之为“皇历”,每年都由国家专门机构颁发,可见重视的程度。关于“皇历”,据说与宋太宗有关,宋太宗每年到了岁晚,都给文武百官各送一本历书,这本历书里刻有日期节令,以及在耕作种植方面的普通知识。因为历书是皇帝所送,故此叫它“皇历”。“皇历”中所记历法,一般以一年为限,第二年变更,如果拿去年的皇历来查看今年的历书,就会不适时宜,因此在苏州话中有人讥讽某人办事墨守成规,便会说:“那是老皇历了”,即是因循守旧、不与时俱进的意思。
 
明代的钦天监每年都要编撰历书,并刻版刊印,供应全国各地以满足城乡官民需要。当时这种历书称为“大统历”,封面上钤有红色字样:“钦天监奏准印造大统历日颁行天下,伪造者依律处斩,有能告捕者,官给赏银五十两,如无本监历日印信,即同私历。”可见古代关于历书的法律是很严厉的,如有私造历书,即有被杀头的危险。之后,清代沿袭明制,每年也印有历书。乾隆(弘历)年间因皇帝名字避讳,改称《时宪书》。
 
值得一提的,历朝历代刊印的历书,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“便民耕种兴作”,这是因为我国古代长期处于农耕时代的缘故,因而令史官作月令,把每年节气、草木萌芽的时令都记录下来,附在这年的月份日历之后,供农民耕作时参考。
 
民国的历书,直接称为历书,由中央观象台编制。新中国成立后,历书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提供历相,由各省、市、自治区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。前些天,我在书店里购到了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乙未年的新历书,依然保持了以往的陈式,内容依然有:我国民间习惯用的天干地支(即甲子),二十四个节气及年龄属相的对照,此外还有工、农业等方面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活健康小知识,以及常用的上百则新春联,供人们在书写春联时选用。
 
据书店的工作人员介绍,每年的历书都一直销售得很好。这说明,即使在网络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,很容易“百度”到各种日历及有关方面的资料,但历书仍然是苏州人喜爱的读物之一。我国坚持每年出版历书,不仅承袭了我国悠久的历书文化,同时也体现了苏州人对于天象和气候的关注。翻阅历书,这是一件很有意味的事。
 
来源:周易文化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