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:中华伏羲周易研究会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> 易界新闻 >> 文章内容

让《周易》进入教科书如何?

[日期:2014-04-23]

谈到《周易》,人们就想到算命。

 

谈到《周易》,人们就以为是封建迷信。

 

相传龙马负图出黄河,神龟负书出洛水,伏羲得之而画八卦,经周文王演绎为《周易》。《周易》根据《易经》和《易传》两部分组成的。《易经》是中华文化的根源,没有《易经》,就没有《道德经》,没有《论语》,道教和儒教就成了无根之木。但《易经》由于长期被人利用,几千年来沦为占卦算命的工具,成了封建迷信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 

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、太极八卦,现在只是盛行在风水先生的江湖里,与科技相去十万八千里。这是对《易经》的反动和扼杀!

 

其实,《周易》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,人与社会的关系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,现代化技术和文明与《周易》有不少吻合之处。

 

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尤其是阴阳相应,阴阳结合,阴阳互换,五行生克,体现了事物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,易经的哲学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一致。中医原理就源自于阴阳调和和五行生克。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曾经举了个例子。一个外国医生对针灸表示怀疑,认为把针插进了血管,哪不流血?曾教授答道,我们不扎血管。洋医生说,不插血管,难道插骨头?曾教授笑着摇头答:也不扎骨头,扎的是经络。洋医生摆摆手耸耸肩表示不可理喻。经络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,人活着就有经络,人死了,经络也就消失。曾教授做了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,经络相当于飞机航道,飞机航道谁都看不到,摸不着,但它实实在在存在。

 

《周易》是个庞大的哲学体系地质工程师刘明武认为:“天人合一”的哲理,源于“以天为父,以地为母”的基本立场。《周易》告诉世人,是天地演化出了一男一女。天地人并称三才,三才分而为三,合三为一。以天地为父母,人应该报答父母,而不能伤害父母;利用自然而不伤害自然。马王堆出土的《黄帝四经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天制寒暑,地制高下,人制取予。取予当,立为圣王;取予不当,流于死亡。”先贤认识到,天地虽无语,但无语的天地不可欺。只有取,没有予,天地肯定抛弃这些忘恩负义者。这不是教导我们要利用自然、尊重自然吗?

 

从《论语》、《道德经》往上推,可以看出,《周易》的主要观点还是强调了“和谐”,要求如何做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,社会之间的和谐。如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》中的第八条“不许虐待俘虏兵,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”,与《周易》第四十二卦《风雷益》九五爻说的是一样的:“有孚,惠心勿问,元吉。有孚,惠我德。(捕获俘虏,安抚他们,不必追究,大吉大利。这些俘虏,将感戴我的恩德)”抗战时期,不少穿八路军军装的战士就是被俘的日本兵。纵观历史,大肆屠杀俘虏的基本没有好下场。而不少英雄豪杰是依靠敌方投降过来的将领、谋士和士兵取得最终胜利的。

 

由于《周易》比较深奥,绝大多数人看不懂,以致被风水先生、江湖术士利用作为算命、看风水的迷信工具,掩盖了《周易》的真实面貌。因此,了解《周易》、学习《周易》,有利于剔除封建迷信思想,弘扬科学发展观,坚持辩证唯物主义。笔者建议,《周易》应该进入教科书,在小学教学生知道八卦起源、五行生克;中学开辟《周易》简介及部分章节解读,让学生明白《周易》是科学的、辩证的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理;大学则在所有专业均开辟《周易》课程,让学生全面了解《周易》。当我们揭开了《周易》的神秘面纱,那些利用八卦骗钱的鬼把戏就不攻自破了。

 

来源:光明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