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:中华伏羲周易研究会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> 易界新闻 >> 文章内容

李镜池,从捡石小工到周易大家

[日期:2014-03-14]

中国周易新闻网讯:据信息时报(记者邝凝丹通讯员李宇红徐能源)报道,虽然年事已高,甚至不能行走,还每天盘腿坐在床上,花十几个小时研究《周易》并著书成名,其作品连哈佛教授也拜读。昨日下午,华南师范大学举行华师八十周年系列活动之“华师故事”活动,这是记者从中听到的有关华师已故周易大师李镜池的感人故事。

 

研究周易超半个世纪

 

该活动邀请华师或外校资深专家、校友,回忆和讲述华师前辈大家名师的故事和当年的大学生活。活动先拔头筹的是华师曹础基教授,已年过七旬的他讲述其恩师、已故周易大家、华师中文系教授李镜池的生平故事。

 

李镜池(1902~1975),研究周易超过半个世纪。他曾获许多名家的指点,25岁的他选读知名学者许地山的中国礼俗、佛教文学,选《周易》作为专题研究,这属于许地山的《道教史》课的课题。课外多请教中国历史学家、民俗学家顾颉刚等名家。29岁他尊顾颉刚嘱,编《周易五书》。世界著名学者李约瑟在《中国科学技术史》中引用过李镜池的关于《周易》的论述。上世纪80年代后期,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还带着李镜池的《周易探源》来华师讲学。

 

曹础基介绍,李镜池在53岁那年就患上了骨髓灰质炎,59岁时就已行走不便,上楼梯需人扶持。当时,李镜池儿女已在外地部队,曹础基就有5个月在李镜池家里住照顾老师。当时,病弱的李镜池还天天盘腿在床读书研究《周易》十几个钟头,曹础基每天从书架上拿书到李镜池书桌上。“文革”期间,李镜池还是埋头《周易》研究,期间还与郭沫若通信,讨论《周易》相关问题。直到他在73岁那年去世,他还留下了上百万字有关《周易》的遗著。

 

出身贫苦曾做捡石小工

 

据介绍,李镜池是广东开平人,自小人穷志不穷。家中共有11人,父亲早逝,读书依靠借钱,曾做刻蜡纸油印员、捡石头修路等艰苦而薪水微薄的工作。

 

在李镜池生前,一再强调“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”。无论是在8年抗战期间还是在抗美援朝时期,他都首先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利益。关于如何向老师讨教的话题,曹称,在他上大学期间,一位高龄七八十岁的老师为了向他更为年迈的老师请教,亲自来到老师家里。刚好老师在睡觉,他就在门口至少站上了一小时,等到老师睡醒才进去请教。“如果你能做到这点,其他问题都能解决。市区到大学城需要一小时吗?”曹础基说。责编:许顺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