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:中华伏羲周易研究会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> 易界新闻 >> 文章内容

刘弘章教授:风水不是讲迷信,是讲解地磁场现象

[日期:2014-03-03]

科学与医学双博士世界名医奖获得者刘弘章教授在自己新书说:风水不是讲迷信,是讲解地磁场现象

 

人体是个大电容

 

1791年,意大利科学家加伐尼,发现在青蛙肌肉中也蕴藏着电能,他把这种电称为“生物电”,这便是生物电名字的由来。19世纪,内科学用电位器测得神经细胞膜突然受到刺激产生0.1伏特电。至此,人们再不怀疑生物电的存在,而且确认任何生物体中,都有生物电。

 

20世纪50年代后,人们才揭开了其中奥秘。原来,动物的每个细胞都有完整的细胞膜,细胞膜有两层脂肪分子,细胞内带电离子必须通过离子通道才能穿过细胞膜。在平时,细胞内钾离子多,细胞外溶液中钠离子多,细胞内外产生电势差,这就是膜电位。在动物剧烈运动的时候,细胞膜通道打开,细胞外高浓度溶液流向细胞内,就产生动作电位。一个个细胞排列整齐,这就像把一个个小电容串联起来那样,虽然每个电池只有0.1伏特,如果有亿万个这样小电容的话,那么它的电压就不小了。这就是有些生物的生物电有很高电压的原因。

 

有些动物具有很强的生物电。比如,生活在非洲尼罗河中的电鲶,在受到惊吓或捕食时能迅速放电,产生400500伏电压。又如,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河里的电鳗,更是一个电击高手。它们若受到惊吓或捕食,能产生300800伏,甚至1000伏左右的电压,足以电死一头牛,因此赢得了“河中魔王”的称号。再如,许多生活在大海深处的生物,它们能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,在黑暗中发出光亮。生活在海洋深处的虾类、鱼类,大约有70%的品种能够发光。因此,夜幕降临时,在海洋的一些区域,一盏盏生物灯大放异彩,形成一幕极为壮观的“灯市夜景”。

 

最近发现植物体内,同样有生物电的存在。最为著名的例子当属含羞草。当人手指碰到含羞草的叶片时,它便羞答答地垂首低眉。这是因为当含羞草的叶片受到刺激后,会立即产生电流,电流沿着叶柄传到叶片底座上的球状器官,引起球状器官的活动,而它的活动又带动叶片活动,使得叶片闭合。不久,电流消失,叶片就恢复原状。

 

最令人信服的是,医生可以把生物电放大,做出心电图、脑电图、胃肠电图等。

 

电容的特性对于人体不利

 

生物电是生物体客观存在的现象,但是由于人体生活的特性,生物电对于人体却不是完全有利。这是因为,动物光脚与地球连接,而人体穿鞋与地球绝缘,这就使得人体的电容现象、或者蓄电池现象处于高电压、高电荷状态。

 

日本规定小孩子的鞋子不准用橡皮鞋底。因为橡皮或人造皮不会导电,穿着这类鞋子就是与地球绝缘,无形中会引起身体的很多不适,包括失眠。

 

美国禁止运动服使用化纤材料,因为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就会产生大量电荷,危及运动员生命安全。

 

一个中国人去机场迎接外国朋友,在双方握手的瞬间,外国朋友就跳了起来,连呼中国人手中有电,令中国人很尴尬。这是因为这个中国人穿了一件化纤西服摩擦生电,这种静电储存在身体里。

 

有人投诉出租车带电,因为他一拉车门就被电一下;然而司机说汽车不漏电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因为汽车与乘客双方都是处于绝缘状态,身上都有静电。

 

太阳黑子的出现,是太阳活动剧烈的标志;随着耀斑的爆发,就会放射出大量强力射线,同时放射出大量的高能量带电粒子。这就会对于人体生物电造成影响。生物电冲击大脑,就会使人注意力不易集中,汽车司机在驾车时尤其要提高警惕。耀斑爆发的三四天之后,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就容易加重病情。

 

目前许多青年人的心电图不正常。可是临床下诊断很难。于是医生的各种花样病名万千。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许多青年人把手机挂在胸前,而手机的电磁波就干扰了心脏生物电。

 

雷电为什么劈人

 

统计显示,雷电是仅次于火灾和洪水的第三大灾难。据统计,每秒钟造就1800阵雷雨,伴随600次闪电,其中就有100个炸雷击落地面,造成建筑物、发电、通讯和影视设备的破坏,引起火灾,毙伤人、畜,每年经济损失约10亿美元,死亡3000人以上。其中美国每年有将近400人被雷击死,死者主要是男性;财产损失达2.6亿美元。

 

有人说,接地气就是把人变成良导体。错了,人不会变成良导体。我们在上学的时候,老师说触电的发生,是因为电流通过人体这个良导体入地,然而问题不这么简单。为什么人体触电之后,身体很热?而良导体铜棒触电之后,铜棒不热;绝缘体干木头触电之后,干木头也不热。这是因为人体不是良导体,也不是绝缘体,而是一个电容。而且还是一个不断运动而不断发电,不断充电的电容。触电之后身体很热,正是电容被烧毁的现象。因此越是剧烈运动的人、越是发热的人、越是暴跳如雷的人,就是一个具有多余的生物电、具有高电压、高电荷的放电状态的电容,因此就是一个易遭雷击的人。

 

但是并非所有的人体,都是因为存在电容现象而遭雷击。因为有些人体与地球连接,而没有其多余的生物电,不存在高压、高电荷的放电状态。

 

有人说,既然动物身上都有电,那么为什么只有人易遭雷击,而其他动物不易遭雷击。天空的飞鸟易遭雷击,因为飞鸟在天空与地球绝缘。但是飞鸟比人聪明,它们感觉到雷电的信息就迅速降落到地球上,而人却傻乎乎看着这一切。其他动物都是光脚与地球连接。尤其是马,它的四蹄戴着金属马掌,因此骑兵历来不遭雷击。

 

不过,雷击虽然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,采取与不采取措施,以及措施是否正确,其后果却大不相同。预防雷击的一般措施如下:

 

1)身上不要穿化学纤维的衣服,不要戴金银首饰。

 

2)雨天应当关好门窗,防止球形雷蹿入室内造成危害。

 

3)雷暴时,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。也就是说,尽量暂时不用电器,最好拔掉电源插头;不要打电话、用电脑;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、自来水管、下水管;要尽量离开电源线、电话线、广播线,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。

 

4)关掉手机、小灵通。

 

5)雷雨天不要洗澡,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。

 

6)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。

 

7)要远离各种天线、电线杆、高塔、烟囱、旗杆。

 

8)应当尽量离开山丘、海滨、河边、池旁;离开铁丝网、金属晒衣绳;离开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的小建筑等。

 

9)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。如果有急事需要赶路时,要走得慢一些,步子小一点;不要骑摩托车、自行车;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,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渔杆、铁锹、锄头扛在肩上。

 

10)应当进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。

 

不过,人在遭受雷击之前,会突然有头发竖起,或者有皮肤颤动,甚至有麻木的感觉,此时应当立刻光脚蹲下。

 

光脚不怕穿鞋的

 

自明朝以来,就流行这句口头语;有人以为这是穷人不怕富人的一句话。但是为什么不说“没钱不怕有钱的”呢?这句话的真正含义,是爱光脚的人寿命长。

 

小孩子不爱穿鞋,脱了鞋袜在沙滩上玩,特别高兴;少女脱了鞋袜,把脚泡在河水里,特别高兴;人们到了海滩,脱了鞋袜走一走,特别高兴。反过来,你给宠物穿上鞋,它死活不愿意。

 

难道这仅仅是一个习惯问题吗?不是。这是动物的天性,这就是接地气。因为动物要释放多余的生物电。生物电多余了,不仅易被雷击,而且动物会感觉很难受。

 

有人说,我的屋里铺着高级的木制地板,这是我有钱的象征;有人说,我的屋里铺着高级的地毯,这是多么豪华;有人说,我的屋里铺着高级的橡塑地板革,这是多么干净。我说你们处于危险中,因为你们与地球绝缘。屋里一定要铺水泥或者瓷砖。

 

尤其是现代的世界,电磁波已经无处不在,其强度也是越来越大,由于外界的电磁波也干扰了人体生物电,当然就会使人产生许多莫名其妙的疾病。许多人食欲下降、乏力、记忆力衰退、失眠、易激动、头晕目眩、头部肿瘤、胸闷、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、免疫功能降低、白内障、大脑功能异常、生殖能力降低、孕妇流产、死胎或畸胎等症状,都与生物电异常有关。现代的电磁波太厉害了,几乎无孔不入,每个人都躲不开,这可能就是许多人有病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 

有些疾病的症状具有明显的周期性。比如,一个躁狂抑郁症病人会非常准确地三天大闹一次,又莫名其妙地安静了。又如,一个癌病人会非常准确地五天发一次低烧,又非常轻易地退烧了。再如,一个周期性麻痹病人会非常准确地七天瘫软一次,又糊里糊涂地站了起来。总这样下去,谁也受不了,可是怎么办呢?于是许多人高价聘请专家会诊。

 

其实,古人早已注意到这个周期性,刘纯在《短命条辩》里说:“病家不接地气,故阴阳不通。是之阳气自行消长,而症候随之消长。嘱病家每日赤足走路,半时辰即可。”也就是说,这个周期性是生物电的充电与放电的过程。

 

也就是说,你不必请专家会诊,每天光脚走路一小时,就可以慢慢消除这个周期性的症状。据我的经验,大概需要一个多月才能见效。有人说,这太慢了;是的,平常不养生,有病就不轻。

 

有人说,你把多余的生物电释放给地球,那么地球的电荷多了怎么办?是啊,地球的电荷多了就会形成地磁场,这个地磁场现象古称风水。也就是说,风水不是讲迷信,而是讲解地磁场现象。

 

总之,不要认为古人很笨。他们思考的问题比我们现代人细致,许多经验教训,他们已经写下来。然而许多现代人不明白的问题,却不去请教古人;费了几十年的努力,才明白古人已经明白的道理。应当指出,药物不是万能的,因为科学家至今也没有研究出防止雷击的药物。倒是光着脚丫子走一走,就能够防止雷击,还能预防许多疾病,这就是古人提倡七分养的道理。

 

刘氏箴言:身体好似电容器,连接地球有道理;看见别人光脚走,须知并非做游戏。

 

作者简介:刘弘章教授生于1946年,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,科学与医学双博士,肿瘤生物学研究员,世界名医奖获得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