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:中华伏羲周易研究会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> 易界新闻 >> 文章内容

河出图 伏羲悟画八卦 蜂采蜜 黄帝始称华夏

[日期:2017-01-01]
  大道,道家道教也。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长期并存的国家,到了近代主要是道教、佛教、伊斯兰教、天主教和基督新教五大宗教并存,其中只有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。鲁迅说:“中国文化的根柢(dǐ)全在道教。”
 
  洛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。道教在洛阳发轫,在洛阳传播,在洛阳鼎盛辉煌,在洛阳一脉相承,涌现灿若群星的人物,搅动风起云涌的事件。今起在本报连载的《大道行洛阳》试图走进尘封的历史,让洛阳道家道教思想灵光再现,让那些人物再表演一番,让那些事件清晰起来。
 
  话说自盘古开天辟地、女娲以泥捏人,先民们便在河洛大地茹毛饮血,生息繁衍。大自然把阳光、空气、土地、水火、动物和植物布满人间,先民们对它无限敬仰,无限感激;大自然用洪水、猛兽、瘟疫、地震危害人间,先民们对它又无限惊恐,无限畏惧。加之风、雨、雷、电等自然现象,先民们无法解释,便认为冥冥之中有超自然的神秘力量,于是,人们盲目信仰和崇拜的原始宗教在河洛这片土地上萌生。
 
  河洛先民的崇拜有多种,如天体崇拜、土地崇拜、水火崇拜、动物崇拜、植物崇拜等,后来,又有灵魂崇拜、祖先崇拜、生殖崇拜、图腾崇拜等。这些崇拜无不带有宗教色彩,是滋生道教的土壤。有人说,道教形成的土壤,即中国古代哲学、神仙信仰、原始宗教、方术和巫术。道家则说,道从无始而始,先天地生,孕育万物,又随万物之中,亘古不变,运转不息,不可名状。
 
  伏羲悟画八卦让人们真切看到了道教的踪迹。《易经·系辞上》说:“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。”西汉经学家孔安国解释说:“河图者,伏羲氏王天下,龙马出河,遂则其文,以画八卦。”这是在说一个故事。
 
  相传伏羲之世,在今洛阳以北的孟津县雷河村的黄河边,有一龙马负一图出于黄河。何谓龙马?此马似骆而有翅,身上长有龙鳞。图,实为身上毛旋排列。一、六在后,二、七在前,三、八在左,四、九在右,五、十背中,这就是河图。
 
  伏羲始观河图,上观天象,下察地理,中究人事,悟画出八卦。八卦以“—”表阳,“——”表阴,凑成乾、坎、艮(gèn)、震、巽(xùn)、离、坤、兑八个卦形,象征天、地、雷、风、水、火、山、泽八种自然现象,使先民告别“结绳记事”,人称“一画开天”。后人据此作《周易》,绘阴阳鱼图又称太极图。这种图成了道教的标志,道观、卦摊、中医、武林,随处可见,甚至见于新加坡空军的机徽、韩国的国旗图案。伏羲悟画八卦,至今洛阳孟津尚存龙马负图寺。
 
  如果说伏羲悟画八卦是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,那么,黄帝便是中华文明大幕的揭幕人。《魏书》载:“黄帝都河南。”这里的河南指黄河之南,即河洛地区。《山海经》载:“青要之山,实维帝之密都。”维帝,即黄帝。青要山,位于今洛阳西北的新安县。黄帝历经涿鹿之战、阪泉之战,打败了蚩尤,平息了与炎帝的纷争,被众部族推举为天子。此时,黄帝统治的疆土东达大海,北至大漠,西及流沙,南抵江南,空前辽阔,而统一了的大民族也空前团结强大。黄帝为自己的这一大民族取名华族,或曰华夏族。
 
  什么是“华”?《说文解字》道:“华,荣也。”古人解释说:“冕服采章曰华。”这是说,河洛先民自炎、黄二帝以来,衣服已有采饰。这是其一。其二,“华”、“花”二字古代通假。炎黄二帝以有(jiǎo)氏为母族,而有氏以蜜蜂为图腾,蜜蜂采花而成蜜,自然因此延伸到对花的崇拜。这便是华族的来源。
 
  那么,什么是“夏”?《说文解字》道:“夏,中国之人也。”这里的“中国”指河洛地区。“夏”,又源于山鸡。山鸡古称夏翟,简称夏。《尚书·禹贡》有“羽峡夏翟”之语,《正义》释:“夏、翟共为雉名。”古人以山鸡羽做舞具,称为“舞夏”。山鸡古称夏,又称鸫,这说明,洛水、洛阳的得名亦与山鸡有关。因为古时河洛地区为山鸡聚集地,那么,黄帝称“夏”不足为怪,后来建都偃师二里头的夏王朝以“夏”为号也是顺理成章。
 
  黄帝统一了华夏,在荆山铸鼎,又命仓颉造字。仓颉造字台在今洛阳洛宁县兴华乡阳峪河东。传说黄帝晚年因身体衰老而苦恼,后听浮丘公说:“世间万物皆有生死循环,唯有神仙才能长生不老。”便萌生了寻仙以求长生的想法。他听说崆峒山住着神仙广成子,已活了1200多岁,就去向他问道。广成子告诉他,要与日月同辉,与天地共存,必须保持心境平和,清静无为,坚持修炼。黄帝大受启发,自此跟随广成子学道,并为救百姓炼丹。在鼎铸成时,黄龙天降,迎黄帝升天。由于这个传说,黄帝被后人推崇为道教始祖。
 
  来源:周易文化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