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:中华伏羲周易研究会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> 易界新闻 >> 文章内容

为何说《易经》是经典之作?

[日期:2016-03-18]
其实,通俗的本义是让书本上的“字儿话”变成大众的“俗话”——大伙儿能不费劲儿就听懂的话,然后把这些话和工作的实践相融合,让千百年前咱们祖先的经验变成自己的“经验”,来印证、指导自己的实践,明白认识周围,认识自己,从而少走弯路,不入邪路,会走险路。一句话,达到节约生命,善用生命的目的。
 
把握周围,认识自己,谈何容易?但其实“上古的人们在简单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中,是能够从简单、朴素的见闻、体验方面去认识身边复杂事物的。近到社会人生,大到自然宇宙,古人会用很朴素而简易的认识方法去把握客观奥秘中的道理,这些道理用于今天也似乎很难说是过时的。”一位著名的理论家朋友对我讲到以上的一段话,颇有启发作用。
 
《周易大传》从生发到成书,经历了千年以上,而后又流传了两千多年,语言的变迁让它在今人面前显得莫名其妙,历史的烙印和尘垢又让它在我们心里产生神秘莫测的种种疑问。
 
古书《周易》的书名是什么意思?“周”的古文字是田地的一种象形,所以它衍生的词又是周普、周到、周密、周围……“易”的古文字是双手拿着两个盃子在斟酌酒水的象形会义。这么说,“周易”就是“周到斟酌”的意思了!
 
从商代的甲骨文文字上,就已能看到《周易》初生的阴阳符号,它发展了一千多年,到春秋、战国之后,加进了孔夫子师徒和“诸子百家”里许多无名氏的学习心得体会,以及相关资料,形成了十个部分,称为“十翼”,大大丰富了古《周易》的内容。故而学者们称这部书为《周易大传》。
 
当初,孔夫子晚年才得到《周易》,一读再读之后大发感慨:“我要是在五十岁能读到这部书,就可以不犯大过错了!”所以他特别重视《周易》,尊崇他的儒家学派自然也极其看重此书。到汉代,皇家“独尊儒术”,《周易大传》也就成了儒家经典,摇身一变,被尊称为“经”。
 
“经”字在古文字里是织机经线的象形,织布织帛须先有经线而后织纬线,才能成布成帛,这“经纬之线”后来就衍义成有“大学问大谋略”的意思了。苏东坡赞扬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范仲淹有“经天纬地之才”,曹雪芹在《红楼梦》里借螃蟹横行讥讽一些社会异类“眼前道路无经纬”。可见,这“经”不可以随便“加封”在任何书名上头,只有经得住历史实践考验——有正确指导实践意义的书,才有资格称它为“经”,人们才能把这种书称为“经典”。
 
从《周易》到《周易大传》,再到《易经》,这部书被历代学者尊为“众经之首”,可见其对世人产生的重大影响。相应地,它也就有了种种细挖深究的可能。
 
来源:北京晚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