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:中华伏羲周易研究会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> 易界新闻 >> 文章内容

历书成收藏新品种

[日期:2015-08-21]
历书(常言的年历、月历、日历),我们每年都换新的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看惯了、撕惯了、换惯了历书,但谁会想到,我们撕去的换掉的丢弃的,很可能就是日后价值不菲的宝贝。
 
“过时”的新秀
 
看看今天的古玩和旧书市场上,年头年尾历书交易尤其活跃。各个年代的历书都有不俗的表现:《大清光绪三十五年时宪书》、《大清宣统四年时宪书》等,10年前都不过几十元,如今早已突破千元大关。一本20世纪30年代上海出品的美女画像月份牌历书,现在每本也高达千元,而且一本难求。上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代出版的历书,每本大都在800元左右。60年代“文革”时期出版的历书,开价均在500元以上。有个性有特色的历书,价格更高。
 
从甲骨历到农历
 
我国历法悠久,大约在4000多年以前就已产生。这个根据,是从殷代甲骨文中发现的一页甲骨历来证明的,这是全世界发现的最古老的历书实物,被定名日历。
 
但真正的日历产生,是在1100多年前的唐顺宗永贞元年。那时,皇宫开始使用历书,最初一天一页,记载国家、宫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。历书分为十二册,每册的页数和每月的天数一样。后来,再把月日、干支、节令等内容事先写在日历上面,下部空白处留待记事,如同现在的“台历”。由于历书是皇帝颁布历法的工具,所以人们又把历书称为“皇历”。
 
民间得以普及历书,是在宋代。宋代使用的历法有十多部,许多历书都已失传。明代历书统称为“大统历”,到清代时,历书多称时宪书。
 
清代的历书,有了较大的演变,日历上内容十分丰富,一本历书成了小百科全书。
 
民国时期,历书改革为“阴阳合历通书”。孙中山先生提出用西历,就是现在的公历。
 
新中国初期,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确定用公元纪年,又考虑到中国是农业国家,农民要依自然界的时间更替和气象变化的客观规律来安排农业生产,所以又按照传统习惯,在历书上加印了阴历,它又被称为“农家历”,俗称农历。
 
尽管历书从古到今称谓不同,品种增多,花样翻新,但古老日历的格局基本不变。
 
说历书就是历史的见证,毫不夸张,历书对当时的天文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都有佐证作用。由沈阳付印、长春发行的壬午年(1942年)历书,是由一个叫长泽千代造的日本人编纂的。历书中有一半篇幅,是日本的殖民宣传内容,这本历书,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文化侵略的罪证。
 
历书的选择
 
越古老的历书越难收,价值也越高。收藏新手应该另辟蹊径,从易着手,注意收集以下几种类型:
 
一,历史年号、日期“错版、错印”的历书;二,具有时代特征或专业性的历书;三,名人书画年历、挂历;四,规格超常的历书;五,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、特殊年份的历书。
 
来源:周易文化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