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:中华伏羲周易研究会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> 易界新闻 >> 文章内容

论李鼎祚的《周易集解》

[日期:2015-02-27]
唐人李鼎祚的《周易集解》汇集前贤三十余家注疏而成,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《中兴书目》统计三十家(卷十四)[1],朱睦《周易集解序》称三十二家[2],朱彝尊《经义考》统计三十四家(卷十四)[1],潘雨廷先生统计四十家[3],刘玉建先生也统计四十家,但无延叔坚注而多出《易轨》一书(第5页)[4]。易学在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学术浸染之后,其争论的焦点最终定格在象数易学与义理易学的范畴之内。《周易集解》一书所采录的是以荀爽、虞翻等人为主的象数易学,是与义理易学相对的文献,因此李鼎祚的《周易集解》为后世汉学家所推重。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云:“凡隋、唐以前,易家诸书逸不传者,赖此书犹见一二,而所取于荀、虞者尤多。”(卷一)[5]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云:“盖王学既盛,汉易遂亡。千百年后学者得考见画卦之本旨者,惟赖此书之存耳,是真可宝之古笈也。”(卷一)[6]
 
当代学者对李鼎祚《周易集解》的评价同样不能脱其窠臼。朱伯崑先生的《易学哲学史》云:“李氏《集解》主要是集录各家的注释,自己的观点较少,基本上是资料性的汇编,其在易学史特别是易学哲学史上的地位还不能同《正义》相比。”(第394页)[7]由于李鼎祚的《周易集解》是后世学者研究汉代易学所能根据的最早文献,所以它在文献上的意义压倒了其他一切意义,至于该书本身作为一个整体的学术价值却没有引起重视,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许维萍《李鼎祚<周易集解>略论》一文填补了李氏该书研究的空白。许氏对李鼎祚《周易集解》成书的意旨作了辨析,认为“与其说李鼎祚服膺郑学,倒不如说他是荀、虞二氏的推崇者更恰当。”(第36页)[8]遗憾的是许氏未能从易学发展史的角度对《周易集解》一书进行考察。潘雨廷先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,认为:“然则此书之旨,在使玄学合易理以权舆三教,犹在改革道教,开创三教合一的新义。”(第414页)[9]潘雨廷先生把李鼎祚的《周易集解》置于唐代整个社会思潮的大背景下,为我们研究《周易集解》提供了思路,但这一论点似有大而化之之嫌,并不能真正确立《周易集解》在易学研究史上的地位与价值。武汉大学哲学系博士陈仁仁撰《李鼎祚易学思想述评》,主要从李氏“象数易学”观、“整全易学”观、“易学地位”观三方面对李鼎祚的易学思想进行了反思。(第184—190页)[10]陈仁仁对李鼎祚易学思想的评价基本符合实际,然对《周易集解》一书尚可作进一步的学术史与哲学史探讨。
 
实际上,在易学发展史上,唐代易学寥寥,唯孔颖达的《周易正义》与李鼎祚的《周易集解》被完整地保存下来。唐代经学为经学统一之时代,李鼎祚的《周易集解》是在反对《周易正义》所代表的统一的官方经学的前提下产生的,因此李鼎祚《周易集解》的易学观代表了唐代易学的新动向。本篇论文试图从学术史及易学哲学史的角度对李鼎祚《周易集解》进行深入探讨,从而确立《周易集解》的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。
 
来源:《周易研究》